世界客家总会

客家方言

客家民谚与“祖宗言”

 
1
 客方言的研究,这几十年间,可谓方兴未艾。语言是一门大学问,永远也难以穷尽,包括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,其世界语言中心,是调动了众多先进的科技手段,对语言进行各种破译,成果颇丰,却仍有干不完的课题。客家方言,在世界不少语言机构中也是热门课题,在客家学中,亦为重中之重。客方言之谜,远还没有到破解之时,它承载着整个的客家文化,也揭示着客家的历史,保持有客家的记忆,那永难磨灭的颠沛流离、艰难苦恨的历史记忆。
同样,语言也是一种思维方式,不同的语言,自有不同的思维方式。客方言也代表了客家人的思维方式。千年漂泊,千年的流离失所,自让客家人产生不同的心态,有不同于“安土重迁”的传统中原人的价值取向。语言表述方式不同,每每凸显出思维上的巨大差异,在行为上甚至出现格格不入的表现。所以,深入的研究,当是大有用武之地,也是在所必然。尤其是在思维方式与语言上。
而这方面的材料,当以熟语、民谚最为突出,因为它们是通过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的。“谚”字从言、从彦。在《说文》中有注:“‘谚’,传言也。”也就是说,同熟语一样,谚语更是长期流传下来的文词稳定的常用俗语。
我们也就以它们作为研究的思想材料,从而层层揭示出这个民系的历史品格与价值观念,以及其它。
被视为客家立身格言,且广为人知,最具代表性的谚语,便是:
    宁卖祖宗田,不卖祖宗言
“田”与“言”,可以说分别代表物质与精神,功利与文化,实与虚……种种。在农耕文明中,“田”是心肝尖,是全部的生命,客家人亦不能不着重,“宁卖”本身也是逼不得已的意思,但是,“言”却有更重的份量,更高的价值。
传统中国,近三千年前,便有“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”,并视为不朽之盛事,立言与立德、立功并列,故后来更有“代圣贤立言,为生民立命”一说,这“立言”就更了不起了。所以,一个“祖宗言”,不仅仅是话语,而是整个的文化传统,祖上的遗训,而这,包含了客家人整个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言如同真理,须臾不可忘却,更不可以变卖与背叛!
客家人视“言”这一精神财富为最大的宝藏,更表明了他们千年来所追求、所奋斗的是什么。“祖宗言”,可以说意味着历史,历史是出卖不了的,所以,这更意味着从历史中获得的正气——被视为客家第一人的文天祥,便有不朽之《正气歌》:“风簷展书读,古道照颜色”,从历史中吸取智慧、经验与教诲,尤其是人性——只有人类,方有“言”可立,有言者方有历史,知道历史,也就知道了人性是什么了。一个重视“言”的人,重视自身精神生活的人,无疑是一位令人景仰的“精神贵族”,我们这个时代,贵族精神实在是太少了,媚俗,等而下之,无节制的欲望,已使人等同于兽类了。
关于“宁卖祖宗田,不卖祖宗言”还可以说很多,它比另一个民系的“爱拼才会赢”不仅有更深广的文化内涵,且更有意志的力度。
在客家方言中,我们还可以听到相近的谚语,各自表述的方式不一样。
例如:做不尽子孙屋,买不尽子孙田——又讲到了田,显然,这话的意义在于,与其留下物质财富给自己的后代,还不如留下“言”,让他们终生受用不完。
与“田”有关的还有:“不贪郎田地,只贪郎精致”。精致,指的是当是人品、学问,客家人看这个,比看田地要重得多;而“做官买田,不如子孝妻贤”,“好子不贪爷田地,好女不求嫁时衣”,“家有千金,不如藏书万卷”,这都很明白地表现出客家人的价值取向……各地的客家方言,类似的还有不少,又如“宁卖祖宗坑,不卖祖宗声”,也是一个意思,不过更直观一些。
2
一个重视“言”,以“言”高于田,高于生命的民系,毫无疑义,会很在乎“言”的传承——而这一传承方式,就只有教育。
客家人重伦理、强教化,在中华民族之中,是很出名的。作为客都梅州,早在清代便被称为“人文秀区”,外国传教士亦惊叹,这里的学校之密度,比欧洲的发达国家还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而客家人讲究教育,并不停留在传承上,而是要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没有这一条,教育对历史进步的作用就无从提起。
所以,客家民族中有一条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,那便是:
    有状元学生,无状元先生
这一谚语正是说,学生肯定是会超过先生,这是一个必然规律,不可以改变的,这也代表一个民系对教育的自信。尽管客家民系形成较晚,而且偏于南方,所以,中状元的并不多,且对整个民系的日后出的历史名人、文化大师不起什么作用,但这一谚语早早出现,正证明客家人所期盼、所坚信的。
客家民谚中关于教育的很多,随手拈来,就有“茅寮出状元”——这说明他们不在乎出身、门第,坚信苦读必会有出息;“不识字怨爹娘”——这却是明确了父母最大的责任;“读不尽的书,走不完的路”——同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是一个意义,而且加以了强化;还有“唔读书,瞎眼珠”——形同睁眼瞎,生死攸关;“养子不读书,不如养头猪”——够“刻薄”的了;“胡椒细细辣过姜”,当是青出于蓝之义。
    耕田爱养猪,养子要读书。
    学勤三年,学懒三日,
    刀不磨生锈,人不学鲁钝,
    秀才不怕衫破,最怕肚中无货。
补漏趁天晴,读书赶少年。
读书肯用功,茅寮里面出相公。
……
    教育,是人类文明之圣火,客家人在其生存状况中,当是最了解这一意义的,“夫善国者莫大于劝教”,用不着我们在这里对客家关于教育的谚语层层剖析了,他们当比我们更为理解透彻得多。
3
    中国的教育,历来强调的是教书育人,落在“育人“上,人格教育,理所当然是第一位的。客家人对那种世风日下,人欲横流,道德沦丧、拜金主义是痛心疾首的,这当与他们漂泊的历史相关。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,纵观一个个赫赫然的大皇朝,最后不都崩溃于内部的腐败,荒淫与相互攻讦,自己搞垮自己么?人品,毕竟重于一切,这一刻也不可以动摇。
而客家人在长期的流离中,对人格的要求,也自有不同。
他们特立卓行、自强自信;他们重义轻利,讲然诺,薄小人;他们以郡望自矜,更渴望建功立业,光宗耀祖;他们敢于开拓,前仆后继,……有人用“硬颈”精神,来概括客家人的个性与品格。这显然是中肯的,没这种“硬颈”精神,客家人无以在近现代的历史大事件中成大气候。
所以,客家人的谚语中,处处强调这种独立的人格,硬颈的精神。
“眠倒打晤(不)跌”——就算是睡着了,也打不倒,瞌着了,也得挺立不仆,象个人样。
“人怕人打落,火爱人烧着”,愈是磨难,火只会愈烧愈旺,愈有挑战,就愈显出色——客家人不正是在一个个的历史挑战前挺身而出、奋发图强的么?
“一正压千邪”、“同理不同亲”——正气总是要压倒无论怎么嚣张的邪气的,客家人首先讲的是正气,是真理,而绝不为别的所左右,哪怕是皇亲国戚。这认死理的犟劲,在客家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。“聋子唔怕铳”,哪怕耳边怎么呶叨,威胁如何凶狠,他都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任尔东南西北风”。
“树身生得正,哪怕风来摇。”人是要有自己的骨头的,不可轻易弯曲、折损。
“敢唱山歌敢放声”,敢做敢为,真理在手,无所畏惧,这无论客家男女,都是如此,既然敢说,又怎么不敢“放声”呢?
人得讲自尊,民族有自尊,个人也有自尊,自古皆然,所以,客家谚语中尤为强调这种自尊,常在耳边的就有:
    为老不尊,教坏子孙。
父正子不邪,母勤女不懒。
宁可人负我,不可我负人。
命长食得饭多。
命长不怕家乡远。
    人的一生,最高的要求,便是做到问心无愧,有自尊地活着,饭多,家乡远,便包含这一意思,无愧于生命,无愧于衣食父母,也无愧于家乡与国家。
极富个性的还有:
    矮凳子梗跌人。
    铁槌不硬不打钉。
其义自明。
    敢食三斤姜,敢顶三下枪。
    铁打担竿——硬程。
这自是胆魄与毅力。
凭这些,我们当可以看得出一个顶天立地的“客家人”来。
4
客家人节俭近乎吝啬,坚忍几乎无性,这在外人,都有悖常理。可这是他们独有的命运、生活所造成的,未必就都是负面的东西。
尽管很早就有人对“风吹鸡蛋壳,财破人安乐”一语,讽剌客家人的小气,连一个鸡蛋壳的家当也没有,且还自我安慰,自得其乐。但是,我们却每每可从有悖常理中,看到客家人的艰难,由艰难而形成的勤俭持家的本色。
通常人们都说“油多不坏菜”,对于重油、重味的客家菜也当如此,可客家谚语中却是另一相反的句子“油多煮坏菜”,强调的是少放油,显然从节约出发。
通常,讲的是隆冬厚衣,一重又一重,这再正常不过了。可在客家谚语中,却有“多衣多寒,无衣自暖”,强调的是人的体魄,似乎更有哲理一些。
千年迁徙,万里长旋,物质的享受无论如何是谈不上的,一滴油、一颗盐,都得精打细算才行。所以,客家人的勤劳、俭朴,在南方几大民系中是至为凸显的。这一类的谚语,自然有很多、很多:
    食不穷着不穷,无生计才是一生穷。
    田螺只知食,不知背上生柳苔。
    人生不知足,冬要屋矮,夏要屋高。
有油莫点双盏灯,免得无油打“暗摸”。
一餐省一口,一年省一斗。
……
    这些,无疑都是一种美德,尤其是开始富裕起来的今天,当更要牢记,骄奢淫逸是很容易的,但俭朴勤恳却不那么好坚持。
    从客家谚语中,我们还可要读到很多书本上读不到的东西。
    它教育人们要团结互助:
        相骂莫帮言,相打莫帮拳。
        亏众莫亏一。
    要敢于创新,不要固步自封:
        死田螺唔晓过山丘。
        不怕慢,只怕站。
    要自律,自洁:
        行得夜路多,必有遇鬼时,
        恶人自有恶人磨。
    切不可耍心计,自以为是:
        人会算,天会断。
    要孝敬老人:
        还生食四两,当过死了祭猪羊。
        千跪万拜一炉香,不如生前一碗汤。
    要自重,自持:
        穷人莫猎富样。
        冤枉钱,水流田;血汗钱,万万年。
        勤快之人汗水多,贪食之人口水多。
宁可与人比耕田,不可与人比过年。
近河莫枉水,近山莫枉柴。
    谚语中,还可以了解到民俗民情,不同地域的风气,如两大民系中:
        福佬好食粥,客人好起居。
    客家人一有钱,便攒起来造房子,视为头等大事;便福佬人却好品味粥,尤其是清粥,越吃越有味。
就算是客家人中,不同地方出的人,也都不一样,如五华打石匠,大埔烧瓷器,还有:
    无梅不成衙,无兴不成市。
    梅县人“学而优则仕”,所以衙门中当官的多;兴宁当年是旺墟,所以做生意的不少。
5
    上边所引的谚语不算多,但作为客家人的思维方式、价值取向、人生观念,却可以说已了然在目了。作为一个族群的人文特征、历史品格、个性风貌,也同样坦露无遗——可以说,在全世界人们的心目中,客家人正是这么一个坦坦荡荡、个性鲜明、一无遮掩的族群。光风霁月、磊落直率、敢作敢为——这难道不正是一个正在上升时代的题中之义么?
 
 
谭元亨
广东省政府参事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、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

  • 客家星云

  • 客家女——阿基诺夫人
    一名不顾政治险恶的家庭主妇,成为凝聚在野阵营的核... 查看详细>>

友情链接

客家风情网 禾盛行营销顾问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回到顶部